3R理念
落實3R原則,往低碳永續包材邁進。
融入 3R 原則
本公司將循環經濟的「Recycle」、「Reduce」、「Reuse」3R 原則應用到產品設計開發、原料選用、生產製造、產品銷售之整個過程,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。
3R 原則
Recycle、Reduce、Reuse
3R 原則
Recycle
Reduce
Reuse
塑膠再生循環
根據艾倫・麥克阿瑟基金會(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 2016 年發表的數據,全球每年生產的塑膠製品有40%遭垃圾掩埋,32%流入自然系統及14%被焚燒;只有14%回收再利用,其中扣除耗損與降級回收,也就是真正經由消費後回收(Post–Consumer Recycled, PCR)可再利用的塑膠,僅剩2%。所謂消費後回收(PCR),是指經消費者使用後的塑膠,丟棄回收後,再製成同類型產品,而非製成次階產品。例如寶特瓶回收後,再製成食品可接觸之塑膠容器而非抽絲製成衣服。此種模式我們稱之為「封閉式循環( closed –loop recycling)」。
於是我們開始探索如何在食品包裝領域實現循環經濟,讓塑膠一再被循環利用,可降低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,以及減少石化原料的開採。根據「從搖籃到搖籃(cradle to cradle)」的再生循環理念,我們以此打造「盒子到盒子(clamshell to clamshell)」的封閉式循環。

產品銷售
執行重點
- 取得產品驗證,確保產品使用回收材質 (rPET) 或產品可分解、可堆肥 (PLA)。
2023 年成效
rPET產品 (回收料成分佔比10.0%、25.0%、50.0%、100.0%) 通過SCS回收材質認證。 PLA 產品通過可生物分解、可 (工業) 堆肥認證。
執行重點
- 取得產品驗證,確保產品使用回收材質 (rPET) 或產品可分解、可堆肥 (PLA)。
2023 年成效
rPET產品 (回收料成分佔比10.0%、25.0%、50.0%、100.0%) 通過SCS回收材質認證。 PLA 產品通過可生物分解、可 (工業) 堆肥認證。
原料選用
執行重點
- 我們設定rPET使用比例逐年成長,期盼至2035年達100.0%。
2024 年成效
rPET使用比例為21.15%,距離目標35%還有段差距。主因是客戶市場的經濟面尚處於復甦的階段,對於使用回收料所產生成本增加產生排擠效應,影響我司推廣環保進程的推展。
2025年將持續加強與客戶溝通,強化含rPET產品的優點來推用量。
執行重點
- 我們設定rPET使用比例逐年成長,期盼至2035年達100.0%。
2024 年成效
rPET使用比例為21.15%,距離目標35%還有段差距。主因是客戶市場的經濟面尚處於復甦的階段,對於使用回收料所產生成本增加產生排擠效應,影響我司推廣環保進程的推展。
2025年將持續加強與客戶溝通,強化含rPET產品的優點來推用量。
設計流程


01 草圖繪製
確認客戶需求
02 3D 提案
依需求繪製3D造型

02 3D 提案
依需求繪製3D造型


03 確認細節
最終確認產品細節和功能需求
04 打樣製作
金元福模具廠打樣

04 打樣製作
金元福模具廠打樣
設計開發
執行重點
- 產品設計除須符合客戶需求、兼顧美感與功能以外,亦融入循環經濟思維,例如使用低碳/回收之材質、原物料減量,並考量產品使用後之回收價值,例如:單一材質、透明顏色等,都能讓進入回收體系的產品被有效地處理、再利用。
2024 年成效
新針對既有產品,本公司亦從2018年開始以科學方法研議,在不影響產品品質和功能的前提下,降低產品厚度,達到減少對塑粒原料之使用。2024年共新增1件減薄品項。
我們近三年的減薄品項,累積的減薄重量總計為521公噸,帶來的減碳效益為1,593公噸CO2e。
執行重點
- 產品設計除須符合客戶需求、兼顧美感與功能以外,亦融入循環經濟思維,例如使用低碳/回收之材質、原物料減量,並考量產品使用後之回收價值,例如:單一材質、透明顏色等,都能讓進入回收體系的產品被有效地處理、再利用。
2024 年成效
新針對既有產品,本公司亦從2018年開始以科學方法研議,在不影響產品品質和功能的前提下,降低產品厚度,達到減少對塑粒原料之使用。2024年共新增1件減薄品項。
我們近三年的減薄品項,累積的減薄重量總計為521公噸,帶來的減碳效益為1,593公噸CO2e。
生產流程


01 模具開發
CNC 模具設計
02膠皮押出
PET/ rPET、PP、 PLA

02膠皮押出
PET/ rPET、PP、 PLA


03 真空成型
半自動化、全自動化
04 附加價值
貼標、印刷、額外加工

04 附加價值
貼標、印刷、額外加工
生產製造
執行重點
將押出機、成型機,設計邊料回收設備,將裁切下來之邊料/下腳料打碎,區分材質、顏色後存放,以待再次投產利用,有助於達到資源重複利用、減少事業廢棄物。
2024 年成效
粉
粉碎料再利用量共46,923公噸,占投料量47.58%。
執行重點
將押出機、成型機,設計邊料回收設備,將裁切下來之邊料/下腳料打碎,區分材質、顏色後存放,以待再次投產利用,有助於達到資源重複利用、減少事業廢棄物。
2024 年成效
粉
粉碎料再利用量共46,923公噸,占投料量47.58%。